途中见杏花

途中见杏花朗读

一枝红艳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

长得看来犹有恨,可堪逢处更难留。

林空色暝莺先到,春浅香寒蝶未游。

更忆帝乡千万树,澹烟笼日暗神州。

译文

一枝鲜艳的红杏伸出墙头,墙外的行人正独自忧愁。

长时间地观赏这枝红杏,仿佛它也有无尽的哀愁,更何况在这偶遇之地,更难以长久停留。

树林空旷,天色渐暗,黄莺鸟却已先期来到,春天刚到,寒气尚存,花香清淡,蝴蝶还未开始飞舞。

我更加怀念京城中那千千万万株花木,淡淡的烟雾笼罩着阳光,使神州大地显得黯淡无光。

途中见杏花创作背景

这首诗是吴融的经典之作,做于唐朝末期。唐朝末期藩镇割据,朋党和宦官祸乱朝纲,国家风雨飘摇,可谓是内忧外患。通过描绘一枝红杏和墙外行人的情感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。同时,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。

译文注释完善:南京大学周新。

    唐朝,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,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沧桑巨变。尤其是到了唐朝末期,政治腐败、经济萧条、社会动荡,仿佛一幅绚烂的画卷被无情地撕扯,露出了斑驳的底色。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,诗人吴融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笔触,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。其中,《途中见杏花》一诗尤为经典,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的娇艳与哀愁,更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“一枝红艳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”这两句诗开篇即景,一枝红艳的杏花探出墙头,与墙外独行的愁苦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枝杏花,无疑是春天的一抹亮色,是生命力的象征;而墙外的行人,则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化身,也可能是广大民众的写照。他们面对社会的动荡和生活的艰辛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和无奈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“长得看来犹有恨,可堪逢处更难留。”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杏花的感慨。这枝杏花虽然美丽,但却似乎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怨恨。这种怨恨,或许是因为它生于乱世,无法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;或许是因为它看到了太多的人间苦难,却无法改变什么。而“可堪逢处更难留”,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深深惋惜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“林空色暝莺先到,春浅香寒蝶未游。”这两句诗将笔触转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象。林间的空地因为天色渐暗而显得空旷寂静,黄莺却早早地飞来了;春天的气息还不够浓郁,花香中带着一丝寒意,蝴蝶还未开始翩翩起舞。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,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感慨。黄莺的先到和蝴蝶的未游,仿佛是在预示着某种变革的先兆和未来的不确定性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“更忆帝乡千万树,澹烟笼日暗神州。”诗的结尾,诗人将思绪拉回到了遥远的帝乡,那里有着千万棵繁茂的树木。然而,这些树木如今却被淡淡的烟雾所笼罩,阳光也变得黯淡无光,整个神州大地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。这无疑是对唐朝末年政治腐败、社会动荡的深刻隐喻。诗人通过帝乡的千万树和笼罩的烟雾,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曾经辉煌而今却衰败不堪的帝国形象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吴融的这首《途中见杏花》,不仅仅是一首咏物诗,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。它通过对杏花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,展现了唐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。同时,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。在唐朝末期的历史背景下,这首诗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。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,更是广大民众心声的反映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,人们渴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,渴望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。然而,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一次次地失望和痛苦。吴融作为一位有着深刻社会责任感的诗人,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呼声。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。通过他的诗歌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此外,吴融的这首诗还寄寓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期许。尽管他看到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,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。他相信,只要有人民的力量和智慧,只要有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来引领他们走出困境,国家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然而,历史的发展却并没有如吴融所期望的那样。唐朝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道路,而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更是战乱频仍、民不聊生。但即便如此,吴融的诗歌和才华却被后人所铭记和传承。他的诗歌不仅成为了反映唐朝末年社会现实的重要历史资料,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。JU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     吴融的《途中见杏花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,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。它通过对杏花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,展现了唐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。同时,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。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,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。

吴融

吴融,唐代诗人。字子华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(850),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(903),享年五十四岁。他生当晚唐后期,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、矛盾、黑暗的时代,他死后三年,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,因此,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。 ...

吴融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饱霜犹郁葱,立雪故清润。

下有老成人,持心以相印。

()

明月出沧海,我家沧海东。独怜今夜见,犹与故乡同。

丧乱山河改,流亡邑里空。相思祗垂泪,顾影愧归鸿。

()
俞明震

自浮沧海送残阳,渐觉閒身人莽苍。一掬酸辛成独往,无边天水共微光。

风樯隐隐开元气,朔雁声声吊战场。凄绝一更初魄语,故人相望涕成行。

()

天下纷纷未一家,贩缯屠狗尚雄夸。

东陵岂是无能者,独傍青门手种瓜。

()

虚名误壮夫,黄金变颜色。谁欤帛米谋,困此刍狗迹。
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笔力。我欲造之深,剧谈忘漏刻。

()

怀中保子二龄馀,弄尔西窗旧读书。我指卿卿新画像,可怜未解泪沾裾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