谕巴蜀檄

谕巴蜀檄朗读

告巴蜀太守:蛮夷自擅,不讨之日久矣,时侵犯边境,劳士大夫。陛下即位,存抚天下,辑安中国,然后兴师出兵,北征匈奴。单于怖骇,交臂受事,屈膝请和。康居西域,重译请朝,稽首来享。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;右吊番禺,太子入朝。南夷之君,西僰之长,常效贡职,不敢怠堕,延颈举踵,喁喁然皆争归义,欲为臣妾;道里辽远,山川阻深,不能自致。夫不顺者已诛,而为善者未赏,故遣中郎将往宾之,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,以奉币帛,卫使者不然,靡有兵革之事,战斗之患。今闻其乃发军兴制,警惧子弟,忧患长老,郡又擅为转粟运输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,亦非人臣之节也。

  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;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仇。彼岂乐死恶生,非编列之民,而与巴蜀异主哉?计深虑远,急国家之难,而乐尽人臣之道也。故有剖符之封,析珪之爵,位为通侯,居列东第,终则遗显号于后世,传土地于子孙。行事甚忠敬,居位安佚,名声施于无穷,功烈著而不灭。是以贤人君子,肝脑涂中原,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。今奉币役至南夷,即自贼杀,或亡逃抵诛,身死无名,谥为至愚,耻及父母,为天下笑。人之度量相越,岂不远哉!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,父兄之教不先,子弟之率不谨也,寡廉鲜耻;而俗不长厚也。其被刑戮,不亦宜乎!

 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,悼不肖愚民之如此,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,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,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。方今田时,重烦百姓,已亲见近县,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,檄到,亟下县道,使咸知陛下之意,唯毋忽也。

译文

告巴蜀太守:蛮夷自擅,不讨之日久矣,时侵犯边境,劳士大夫。陛下即位,存抚天下,辑安中国,然后兴师出兵,北征匈奴。单于怖骇,交臂受事,屈膝请和。康居西域,重译请朝,稽首来享。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;右吊番禺,太子入朝。南夷之君,西僰之长,常效贡职,不敢怠堕,延颈举踵,喁喁然皆争归义,欲为臣妾;道里辽远,山川阻深,不能自致。夫不顺者已诛,而为善者未赏,故遣中郎将往宾之,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,以奉币帛,卫使者不然,靡有兵革之事,战斗之患。今闻其乃发军兴制,警惧子弟,忧患长老,郡又擅为转粟运输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,亦非人臣之节也。

  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;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仇。彼岂乐死恶生,非编列之民,而与巴蜀异主哉?计深虑远,急国家之难,而乐尽人臣之道也。故有剖符之封,析珪之爵,位为通侯,居列东第,终则遗显号于后世,传土地于子孙。行事甚忠敬,居位安佚,名声施于无穷,功烈著而不灭。是以贤人君子,肝脑涂中原,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。今奉币役至南夷,即自贼杀,或亡逃抵诛,身死无名,谥为至愚,耻及父母,为天下笑。人之度量相越,岂不远哉!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,父兄之教不先,子弟之率不谨也,寡廉鲜耻;而俗不长厚也。其被刑戮,不亦宜乎!

 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,悼不肖愚民之如此,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,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,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。方今田时,重烦百姓,已亲见近县,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,檄到,亟下县道,使咸知陛下之意,唯毋忽也。

告知巴郡、蜀郡太守:周边少数民族不顺从朝廷搞对立,却没有受到军事打击已经很长时间了,还时常侵犯边境,使官吏劳苦。当今皇上登位,体恤安慰天下百姓,团结稳定中原内地,然后发动并派出军队到北方征讨匈奴。匈奴王恐惧,拱手屈服,下跪求和。康居等西方属国,即使需要中介语言翻译才能沟通,也请求来朝廷庆贺,毕恭毕敬地跪拜进献贡礼。于是转移军队东征,致使闽越王被弟弟杀掉;又乘势向右攻下南越,南越王派太子来朝廷作人质。南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君长不断效力进贡,不敢懈怠,伸长脖子踮起脚跟,人人仰慕倾心,竞相争先归顺,都想被使唤;只因路途遥远,山川阻隔很严重,不能亲自来朝拜。不顺从的已被讨伐,然而表现好的还没奖赏,所以派中郎将唐蒙去礼节性访问西南各少数民族君长。在巴郡、蜀郡征招士兵各五百名,只是去搬运作为礼品的财物和保卫使者以防意外,并没有军事行动和投入战斗的忧患。现在听说他却启用了军事法则,使青年惊惧,老人忧虑;州县又擅自派人去转运粮食和缴纳物。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。另一方面,应征的人有的逃跑,有的自杀,这表明他们缺乏作普通百姓的品德。

边境地方的人,一听说烽火燃起,就都拿上弓箭骑马奔赴,或扛着武器跑来,汗水不断线淌流,还唯恐落后。他们顶着刀口,冒着飞箭,义无反顾,还主动献计献策,计策也神速见效,人人心怀愤怒,如报个人仇恨。难道他们喜欢死讨厌生,不是中国籍的人,与巴蜀的人不同一个皇上吗?是他们考虑得深远,因而乐意尽老百姓的义务。因此有人立了功,得到封官职、授爵位的凭证,生前当公侯,住豪宅,死后留美名扬后世,传封地给儿孙。他们做事很忠实敬业,然后才能当官享受安乐,名声永远流传,功勋显著,永不磨灭。因此贤人君子肝脑涂原野,膏血润野草也不逃避。现在干点儿搬运礼品到南方的差事,就自杀或逃跑被杀,人死了又无好名声,被称为最蠢的人,还影响到父母也受羞耻,被天下人嘲笑。人的胸怀见识相差岂不是太远了吗?然而这不只是应征人的罪过,父兄教育没有率先垂范,子弟遵循教导就不会严谨,就缺少好品德和耻辱感;而且当地社会风气也不纯朴诚实,那些人被处罚、杀头,不也是应该的吗?

当今皇上忧虑使者唐蒙和郡县官吏像上述那样,担心不成器的愚民又是如此,所以派亲信使者把征招士兵的事明确告诉百姓,顺便用自杀逃跑是对朝廷不忠的罪名来斥责他们,用没教育好的过失来责怪乡村小吏。现在正值农忙时期,不想轻易召集人众,给农民添麻烦,已经亲自会见附近县的人,还担心远处高山深谷的人不能普遍知晓。这檄文一到,赶紧下发各县,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心意,希望不要疏忽。

告谕巴蜀太守,蛮夷割据已很久了,没有去讨伐。蛮夷时带侵犯边境,使士大尖辛劳。隆下即位,意图安抚天下,平定全国。所以兴师出兵,向北征伐何奴,单于恐惧,恭身投降,膝请和。康居西城,地处遥远,辗转而来纳贡,请罪献礼。军队向东进发,南越为东越所讨伐,我汉朝发兵救南越,南越蒙受天子恩德,派遣天子来朝觐见。南方夷人的君长,西南僰人的首领,常常纳贡,不敢懈怠。蛮夷之地的人民对大汉王朝企盼倾慕,对华夏的风化礼义充满敬仰之情,想归附汉朝。但路途遥远,山川阻隔,不能自己前来称臣。不臣服我大汉的蛮夷已被诛戮,而顺服行善的还未进行赏赐。故此派遣中郎将唐蒙前往安抚受降。唐蒙征发巴蜀士卒各五百人,缴纳钱币布帛,来保卫自己,以防变故,没有兵事,没有战患。又听说唐蒙发动军队,兴改法制,使青壮年恐惧,使年老者忧虑。郡又擅自征发人力运输粮食,这一切都不是陛下的旨意。被征发的人有的逃亡,被贼人杀害,却也不是作为臣子应有的气节。

边郡的人民,看见报警的烽火,都张弓在手,骑马驰援,持兵器向前,汗流浃背,互相跟随,唯恐落于人后。顶着兵刃,冒着流箭,义无反顾,决不退缩。人人心中愤怒,如同报私仇一样。 历代搬文名篇迷训他们难道乐于赴死不愿生存,他们不是编户齐民而与巴蜀不是一个君主吗?当然不是,是因为他们考虑得深远,为国家之难焦急,乐于尽一份臣子的责任。所以他们能够得以封侯加爵,位列通侯,成为高官显贵,最终还能留下显赫的封号给后代,传袭封土地于子孙。行事十分忠诚恭敬,地位十分安逸,名声流传千古,功业昭著不灭。所以贤人君子,即使肝脑涂地,血洒中原,也在所不辞。而今被役使的人逃到南方夷人处,被贼人杀死,或者逃跑而被杀,这样身死,不能留下善名,还被看作十分愚蠢,使父母也蒙受耻辱,让天下人耻笑。人与人的胸怀器量,相差得真是太远了!但是,这不仅仅是行事人的罪过,父亲兄长没能事先进行教诲,儿子兄弟的行为就不妥当严谨,以致寡廉鲜耻,庸俗不堪。他们被刑罚杀戮,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?

陛下恐怕使者、官吏像唐蒙那样,不肖愚民像巴蜀百姓这样,故而派诚信之使,晓谕百姓征发士卒之事的真相,同时历数巴蜀之人不忠诚朝廷以至死亡的罪责,谴责三老孝悌不教诲百姓的罪过。当今正值耕种时节,不欲召集百姓,就把此檄向巴蜀城旁近县宣告,恐怕远居于山谷河泽中的百姓不知道,檄到后,要急速向各蛮夷道发布,使大家都了解陛下的意图,切勿疏忽。

谕巴蜀檄创作背景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记载了写作《谕巴蜀檄》的直接原因:“相如为郎数岁,会唐蒙使略通夜郎、西僰中,发巴蜀吏卒千人,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,用兴法诛其渠帅,巴蜀民大惊恐。上闻之,乃使相如责唐蒙,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。”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记载了“西南夷”在战国、秦及汉初与“内地”的关系,唐蒙开通夜郎、西僰等的由来等等。《史记》的《平津侯主父列传》《平准书》、《汉书》的《武帝纪》《司马相如传》《公孙弘卜式儿宽传》《西南夷两粤朝鲜传》、《汉纪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也记载其基本史实。在唐蒙“发巴蜀卒治道,自僰道指柯江”的过程中,征发财物很多,巴蜀士兵役夫劳苦死亡众多,有逃亡甚至自杀者,唐蒙诛杀其首领,引起巴蜀百姓惊恐和不满。于是汉武帝派在朝廷为“郎”官的巴蜀当地人司马相如为使节谴责唐蒙,告诉巴蜀百姓唐蒙劳苦巴蜀不是皇帝的本意,以此安抚巴蜀百姓。《喻巴蜀檄》就是为这件事而写的一篇檄文,当作于汉武帝元光五年(前130年)夏季。

《谕巴蜀檄》创作时间距离汉武帝元光二年(前133年)的马邑(今山西朔州)之围伏击匈奴主力失败仅仅两年。马邑之战,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。汉朝为了打通西南夷与长沙、豫章(今南昌)的联系,使陆路、水运畅通无阻,必须保证蜀地的社会秩序不发生大的动荡。而中郎将唐蒙大规模征发巴蜀吏卒,各郡陆路、水路大兴徭役,以严厉的法令名义诛杀当地教团组织头领,因此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发布《谕巴蜀檄》,晓谕巴蜀父老。这是为了集中精力反击匈奴入侵,以避免南部动乱分散精力,影响反击匈奴的基本国策。

汉武帝派遣司马相如发布《谕巴蜀檄》,意在借助司马相如在蜀地的影响。司马相如以何职务发布《谕巴蜀檄》,史书没有记载,当和第二次出使巴蜀的隆重威风不同,这次可能没有特别升官,只以原职出使,或者就是《西南夷列传》所说的“郎中将”。这次被任命,主要是因为他的“蜀人”身份,文章出众倒在其次。此行的使命相对简单,只限于宣传皇帝的仁德以及这次征发兵役的意义,安抚巴蜀人心。出使所到范围,只在成都附近:“已亲见近县,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,檄到,亟下县道,使咸知陛下之意,唯毋忽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近县之人,使者以自见而口谕之矣,故为檄文驰以示远所也。”即是说司马相如亲自在郡治附近的县进行这些工作,远处的县就传发檄文给巴、蜀两郡太守,由两郡太守转发给县、道官员,再宣传给全体百姓。虽然巴、蜀连称,但司马相如亲自到达的地方应该是在蜀郡郡治成都及其附近地区,《谕巴蜀檄》也同时写在成都或其附近。

《喻巴蜀檄》载《史记》卷一一七,《汉书》卷五七下,《文选》卷四四,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八。檄是用于声讨的一种文体。这篇文章是斥责巴蜀吏民的“罪”“过”的。文章为稳定人心,先用对外征讨的声威和虽被征招而无隐患来震动和安抚人心,为皇帝本意辩解,并分析唐蒙和地方官吏的责任;再树边民为榜样,以当官享乐传名来规范和开导百姓,并在对比中寻过责怪巴蜀吏民;最后说明作意,要求及时传达。总之,维护皇帝,斥责官吏,开导百姓,扬威以慑之,示安以慰之,示范以规之,示利以导之,寻过以责之。纵横辩说,思维产密;策略周祥,全盘平衡;运用权术,有利有节,入情入理,语言晓畅,说服力强。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  从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,《喻巴蜀檄》为文其实非常为难,因为作者司马相如的使命比较麻烦。唐蒙略通西南夷乃是奉命,并且是司马相如本人所赞成的,引起巴蜀震动后,皇帝却要谴责唐蒙,并告知巴蜀百姓,唐蒙的做法并非皇帝本意。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必须顾及唐蒙、巴蜀民、皇帝三方面的意图,而又不能违背朝廷通西南夷的大政方针。司马相如的“蜀人”身份此刻并非无谓,指摘巴蜀本地凭“愚民”是唯一解开这个三重连环套的钥匙,司马相如的“蜀人”身份至少可以比“外地人”让巴蜀本地“愚民”具有更多的认同感。刘熙载《艺概》说:“相如一切文,皆善于架虚行危。”就《喻巴蜀檄》一文来说,“虚”即不在于“巴蜀民大惊恐”的事实如何,而在于如何认识;“危”即在于唐蒙、巴蜀民、皇帝三方各有道理需要平衡,如何阐述其中的轻重缓急确实非常为难。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  从《喻巴蜀檄》的内容来看,指责唐蒙并非重点,宣传皇帝的本意也非重点,而指摘“巴、蜀行者”有“不忠死亡之罪”才成为重点,连带指摘这些“行者”的“父兄”以及专管教训百姓的官员有“不教诲之过”。杨升庵云“得告喻体裁,以大义令使者与蜀民两分其责”,“两分”说还未深入其内在逻辑,应当说此文是以指摘“蜀民”为主。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  文章开头阐述朝廷在“边境”治理上的巨大成就和唐蒙奉使西南的必要性,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朝廷和唐蒙此次行动的正义所在,为后文指责巴蜀“行者”和巴蜀“愚民”建立一个坚实的道义基础。接着说明这次行动本“靡有兵革之事,战斗之患”,略叙事实:“今闻其乃发军兴制,惊惧子弟,忧患长老,郡又摧为转粟运输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”其中“惊惧、忧患”,即将抚慰巴蜀人士之意带出,却又明白将唐蒙加以指责,但仅此一笔带过,就转到总结此次出使的原意:申明“皆非陛下之意也”。行文至此,似乎出使的任务就完成了,但仅如此,“略通夜郎西僰”的任务就难于继续进行了,既然“陛下即位,存抚天下,辑安中国“,“不顺者已诛,而为善者未赏,故遣中郎将往宾之”,所以,唐蒙又无可厚非,指责”巴蜀民大惊恐“就势所必然,并称扬“夫边郡之士”与之相对:“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,亦非人臣之节也。”“夫边郡之士”“肝脑涂中原,膏液润野草而不辞”,“计深虑远,急国家之难,而乐尽人臣之道也。”他们是“贤人君子”,而这些“自贼杀,或亡逃抵诛”的“行者”及其“父兄”乃“寡廉鲜耻”,“为天下笑”,有“不忠死亡之罪”“教诲之过”,措辞极为严厉。然后再次重申“陛下”之德为“患使者有司之若彼,悼不肖愚民之如此”,阐明自己的任务为“遗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”。最后要求巴蜀各级官员务必传达给“远所溪谷山泽之民”,“使咸知陛下之意”。以“通西南夷”为根本、为标准,在这个前提下阐述评论各方意见功过,这应当是司马相如完成使命唯一的途径,也是《喻巴蜀檄》必然的结构方式。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  全文五百六十余字,严正精悍、周详晓畅,深得文体之要,完全合乎《文心雕龙》对檄文的所下的定义:“檄者,皦也。宣露于外,皦然明白也。凡檄之大体,故其植义扬辞,务在刚健。插羽以示迅,不可使辞缓;露板以宣众,不可使义隐。必事昭而理辨,气盛而辞断,此其要也。若曲趣密巧,无所取才矣。”指摘“巴蜀愚民”的语气极为严厉,命令太守传檄,语气也十分果决,都是为了檄文“故其植义扬辞,务在刚健。插羽以示迅,不可使辞缓”的目的。为了达到“曒然明白”的效果,全文未用一个典故,语词和其它几篇比较也不甚考究,如设问对答结构、联边字等皆未使用,应当是考虑”远所溪谷山泽之民””遍闻”的需要,即“露板以宣众,不可使义隐”。为了达到“气盛而辞断”的效果,司马相如使用了大量的骈偶、铺陈、押韵的辞赋方法。骈偶方面,文中仅完全对偶语句就达二百八十余字,大致占全文一半字数;铺陈方面,在“边境”“边郡之士”两个关节处铺陈共计二百七十余字,约占全文一半篇幅;押韵方面,文中大部分句子押韵,押韵密度和《子虚上林赋》等散体赋押韵密度相差不远。骈偶、铺陈、押韵成为这篇文章主要的修辞手段。明代张溥说司马相如“抑其文,皆赋流也”,即主要体现在骈偶、铺陈、押韵这三方面,也是其文章华丽的根源所在。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m40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  作为古代流传至今的第一篇成篇檄文,《喻巴蜀檄》具有檄文的基本特点,又保持着司马相如文章整饰华丽的一贯风格,在写作技巧上对后世有多方面的借鉴作用。

司马相如

司马相如(约公元前179年—前118年),字长卿,汉族,巴郡安汉县(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)人,一说蜀郡(今四川成都)人。西汉大辞赋家。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,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、杰出的政治家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,因病免。工辞赋,其代表作品为《子虚赋》。作品词藻富丽,结构宏大,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,后人称之为赋圣和“辞宗”。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。鲁迅的《汉文学史纲要》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,指出:“武帝时文人,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 ...

司马相如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楔子

(冲末扮苏文顺同外扮孟仓士上)(苏文顺诗云)坐守寒窗二十春,虀盐乐道不知贫。腹中晓尽古今事,命里不如天下人。小生苏文顺便是。这一个是我同堂学业八拜交的弟兄,是孟仓士。祖居陈州人氏,嫡亲的三口儿。近新来浑家亡逝已过,撇下这个女孩儿叫做定奴。兄弟早年丧妻,撇下这个小厮叫做汤哥。我又有个结义的哥哥,平日织造罗段为生,又在罗家入赘,他姓李,人顺口儿都唤他做罗李郎。俺弟兄两人,学成满腹文章,待去上朝取应,争柰无有盘缠,将这一双男女质当些小钞物,进取功名去也。孟家兄弟,俺和你须索求告罗李郎走一遭去来。(孟仓士云)哥哥请,小弟随往。(下)(正末扮罗李郎、丑扮侯兴上,云)老夫陈州人氏,姓李名玉,字和之。年幼时织造罗段为生,又在罗家入赘,人口顺都唤我做罗李郎。婆婆早年亡过,这个小的是侯兴。他在我家三辈儿了,他的公公伏侍我的公公,他的父亲伏侍我的父亲,生下这个小的伏侍老夫。(侯云)老爹,你也好与我一纸从良的文书了。(正末云)你看这厮波。我有两个结义弟兄,一个是苏文顺,一个是孟仓士。他两个学成满腹文章,待要上朝取应,来辞别老夫。侯兴,门首看着,您叔父来时,报复我知道。(苏、孟引净扮汤哥、旦扮定奴上,云)兄弟,早来到他家门首也。(见侯兴科,云)侯兴,你报哥哥去,道苏文顺、孟仓士在于门首。(侯兴报科,云)老爹,门外两位叔父来了。(正末云)道有请。(见科)(苏文顺云)哥哥,您兄弟一径的来,俺二人待要上朝取应,争柰盘缠缺少,起身不得。止有这一对孩儿,我的女孩儿唤做定奴,兄弟的孩儿唤做汤哥,在哥哥跟前质当些少盘缠,上朝取应去。(正末云)既然兄弟上朝取应去,侯兴,取两个银子来。(侯兴云)银子在此。(正末云)兄弟,这两锭银子送二位做盘缠,休嫌轻意。(苏文顺云)你兄弟二人在哥哥面前,还立了一纸文书才是。(正末云)既为友义。岂论钱财。(唱)

()

第一折

(冲末扮刘末同关末、张飞,领卒子上)(刘末云)桑盖层层彻碧霞,织席编覆作竹涯。有人来问宗和祖,四百年前旺气家。某姓刘,名备,字玄德。大树楼桑人也。某有两个兄弟,二兄弟蒲州解良人也,姓关,名羽,字云长。三兄弟涿州范阳人也,姓张,名飞,字翼德。俺三人结义在桃园,宰白马祭天,杀乌牛祭地,不求同日生,只愿当日死。俺自破黄巾贼、诛吕布之后,英雄各占一方。见今曹操据于许昌,孙权占了江东,俺权且下寨于新野。俺待举兵与曹操交锋,争奈无军师。有徐庶曾言,南阳邓州卧龙冈有一仙长,复姓诸葛,名亮,字孔明,道号卧龙先生。此人才欺管乐,智压孙吴。论医起死回生,论卜知凶定吉。剑挥星斗怕,书动鬼神惊。六韬三略,妙策神机。徐元直举善荐贤,若得孔明下山,拜为军师,凭着关、张雄虎之将,如猛虎插翅。俺弟兄三人,建安十二年春月间至卧龙冈上,访防明一次不遇,当年秋九月又访孔明一次也不遇,如今是第三遭也。收拾了行装,再请诸葛先生,走一遭去。我问两个兄弟者,云长,咱弟兄三人,再请一遭去如何?(关末云)哥哥,咱弟兄三人,走一遭去。今求贤用士,如那太公隐于磻溪,似子房圯桥进履,咱屈膝于吾师,方可成就大事也。(刘末云)三兄弟,你心下可是如何?(张飞云)二位哥哥,昔日徐庶是脱身之计。量那村夫,省得甚么?三年三访,费了工夫。凭着您兄弟坐下马,手中枪,万夫不当之勇,觑那曹操,掌上观纹。不要请去。既哥哥要去,您兄弟不去。(刘末云)兄弟也,将在谋而不在勇。也有用着你那躁暴处,也有用不着你躁暴处,则依着你两个哥哥者。(张飞云)二位哥哥去,您兄弟断然不去。(刘末云)既然三兄弟不去呵,俺弟兄二人,点就军卒,留下赵云、刘封、糜竺、糜芳,您众将紧守着新野,小心在意。则今日直至卧龙冈访孔明,走一遭去。独跨苍鸾何处游,神仙多管赴瀛洲。访君不遇空回首,若的那野草闲花满地愁。(刘末同关末下)(张飞云)二位哥哥去了也。张飞也,你要寻思者,俺弟兄每曾言,一在三在,一亡三亡。两个哥哥去了也,我索走一遭去。我此一去,不请那村夫,我则是相伴俺两个哥哥,走一遭去。俺驱马离新野,诚心谒孔明。今年又不遇,放心烧的草庵平。(下)(正末扮诸葛亮领道童上)(正末云)贫道复姓诸葛,名亮,字孔明,道号卧龙先生,乃琅琊阳都人也。今在襄阳城西,号曰隆中,有一冈名是卧龙冈,贫道耕锄于陇亩。近日之间,有新野太守刘备来谒两次。贫道不曾放参。可是为何?我避其烦冗。不知俺出家儿人,倒大来幽静快活也呵。(唱)

()

第一折

(冲末王员外同旦儿、净家童上)(王员外云)耕牛无宿料,仓鼠有余粮。万事分已定,浮生空自忙。自家汴梁人氏,姓王,名荣,字彦实。嫡亲的两口儿,浑家刘氏。我在这汴梁城中开着个解典库,家中颇有资财,人口顺呼唤作王员外。此处有一人姓裴,名度,字中立。他母亲是我这浑家的亲姐姐,不想他两口儿都亡化过了。谁想此人不肯做那经商客旅买卖,每日则是读书;房舍也无的住,说道则在那城外山神庙里宿歇。大嫂!(旦儿云)员外,你有甚么说?(员外云)我几番着人寻那裴度来,与他些钱钞,教他寻些买卖做,此人坚意的不肯来。(旦儿云)说他傲慢,你管他做甚么?(员外云)看着他那父母的面上,他若来时,你多共少与他些钱钞。我着人寻他去,人说道今日来;若来时,我自有个主意。(正末上,云)小生姓裴,名度,字中立,祖居是这河东闻喜县人氏。小生幼习儒业,颇看诗书,争奈小生一贫如洗。这洛阳有一人乃王员外,他浑家是小生母亲的亲妹子。俺姨夫数次教人来唤,小生不曾得去。小生离了家乡,来到这洛阳寻了数日,今日须索走一遭去。想咱人不得志呵,当以待时守分。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!(唱)

()

第一折

(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,诗云)别人笑我做奸臣,我做奸臣笑别人。我须死后才还报,他在生前早丧身。小官少傅费无忌是也。自从临潼斗宝之后,谁想太傅伍奢无礼,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,不想被我预先说过,倒惹的平公大怒,将伍奢并家属尽皆拿来杀坏了。我想伍奢二子皆有些本事,怕他日后报仇,已将他大的孩儿伍尚赚的来,也杀坏了。只有他小的孩儿,乃是伍员,他在临潼会上,秦穆公赐他白金宝剑,称为盟府,文欺百里奚,武胜秦姬辇,拳打蒯聩,脚踢卞庄,保十七国公子无事回还。他如今现为十三太保大将军,樊城太守。那厮若知道我杀了他一家老小,他肯和我干罢?我着他有备算无备,无备则盖着草荐睡。我如今着我大的孩儿费得雄,他也是个好汉,常在教场中和小的们打髀殖耍子,我如今着人叫他来,着他诈传平公的命,将伍员赚将来,拿住哈喇了,俺便是剪草除根,萌芽不发。左右那里,去教场中寻将费得雄来者。(卒子云)费得雄安在?(净扮费得雄上,诗云)我做将军只会掩,兵书战策没半点。我家不开粉铺行,怎么爷儿两个尽搽脸?自家非别,乃是费无忌的靴后跟。(卒子问科,云)甚么靴后跟?(费得雄云)可是长子哩。我正在教场中耍子,老头儿呼唤,须索走一遭去。不索报复,我自过去。(做见科,云)老儿唤我大叔那厢使用?(费无忌云)费得雄,唤你来别无甚事,我将伍奢父子并一家老小尽皆杀坏了,则有伍员一个现在樊城。你今诈传平公之命,宣那伍员去。则说是临潼斗宝之后,多有汗马功劳,宣你入朝为相,出朝为将。若赚的来时,也将他杀坏了,便是翦草除根,萌芽不发。你则今日直至樊城赚伍员走一遭去。(费得雄云)老儿放心,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,见了伍员,不怕他不来。若不来,我便拳撞脚踢,也不怕他不死。(做一拳打费无忌倒科,云)你看我家老头儿这等不中用,那拳头刚擦的一擦,便一个脚稍天哩。(下)(费无忌云)嗨,这弟子孩儿跌了我这一交,他去了么?(卒子云)去了也。(费无忌云)我说他不敢不去。正是:养得一子孝,何用子孙多。(下)(外扮芈建抱芈胜上,云)某乃楚国公子芈建是也,颇奈费无忌无礼,在父王跟前百般谗谮,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绝。则有伍员在于樊城为守,听知得费无忌诈传父王之命,差他孩儿费得雄樊城赚伍员去了。倘一时不知,堕其奸计,可不送了他一家,坏了俺楚国?我如今抱着孩儿芈胜,私奔出朝,先到樊城,报与伍员知道,可不好也。(诗云)想子胥盖世威名,争忍见中计身倾。费无忌虽多奸险,我救贤臣先奔樊城。(下)(正末?

()

莺花伴侣,效卓氏弹琴,司马题桥。情深意远,争奈分浅缘薄。香笺寄恨红锦囊,声断传情碧玉箫。都为可憎他,梦断魂劳。

【六幺遍】更身儿倬,庞儿俏。倾城倾国,难画难描。窄弓弓撇道,溜刀刀渌老。称霞腮一点朱樱小,妖娆,更那堪杨柳小蛮腰。

()

第一折

(冲末扮刘太守引张千上,诗云)寒蛩秋夜忙催织,戴胜春朝苦劝耕。人若无心治家国,不知虫鸟有何情。小官姓刘名辅,字公弼。幼习儒业,颇看诗书。自中甲第以来,累蒙擢用,今除洛阳太守。某有同窗故友,乃是赵汝州,离别久矣。近日捎将一封书来与小官,书中的意思,说有谢金莲者,欲求一见。小官在此,不知此女子是何人?张千,你近前来,我问你咱;谢金莲是甚么人?(张千云)好着相公知道,这谢金莲是一个上厅行首。(太守云)原来如此。张千,你近前采,我分付你。(做打耳喑科,云)赵秀才来时,则说谢金莲嫁了人也。门首觑者,若来时,报复我知道。(张千云)理会得。(外扮赵汝州上)(诗云)虽是文章出众前,若无风月也徒然。请君试把嫦娥问,何事偏生爱少年。小生姓赵,双名汝州。我有同窗故友是刘公弼,在洛阳做太守。我先将一封书,寄与哥哥,欲求谢金莲相会一面。今日来到此处,则这里便是哥哥私宅。门上人,报复去,道有兄弟赵汝州,特来相访。(张千报科,云)禀相公得知,有赵汝州在于门首。(太守云)道有请。(张千云)请进。(做见科)(太守云)兄弟,别来久矣。请坐。(赵汝州云)不敢。(太守云)张千,安排酒来,与兄弟把一杯拂尘者。(赵汝州云)哥哥,不劳赐酒。前日书中所云,专求谢金莲一见。哥哥意下如何?(太守云)张千,唤将谢金莲来,与兄弟相见。(张千云)相公不知,谢金莲嫁人多时了也。(赵汝州云)这等无缘,既如此,小生告回。(太守云)兄弟,你可不为我来!且休要去。张千,收拾后花园中书房里,着兄弟安下,慢慢安排酒肴,与兄弟相叙去来。(下)(张千引赵汝州至后园科)(赵汝州云)嗨!我此一来,专为要见谢金莲而来,不想他嫁了人。哥哥便留我在书房中安住,也没甚么兴味。天色晚了也,张千,点过灯来。(张千云)灯在此,酒饭齐备了,请相公慢慢的自吃晚饭,小人回去也。(下)(赵汝州云)张千回去了,小生自饮几杯咱。(正旦扮谢金莲引梅香上,云)妾身谢金莲是也。奉相公的钧旨,教我假妆做王同知女儿,往后花园逗引那赵秀才。梅香,这是那里?(梅香云)这是太守家花园。(正旦云)梅香,咱去来。这早晚多早晚也?(梅香云)姐姐,这早晚初更时分了。(正旦云)是好花也呵。(唱)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