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丈山记

百丈山记朗读

  登百丈山三里许,右俯绝壑,左控垂崖,垒石为磴,十余级乃得度。山之胜,盖自此始。

  循磴而东,即得小涧。石梁跨于其上。皆苍藤古木,虽盛夏亭午无暑气。水皆清澈,自高淙下,其声溅溅然。度石梁,循两崖曲折而上,得山门。小屋三间,不能容十许人,然前瞰涧水,后临石池,风来两峡间,终日不绝。门内跨池又为石梁。度而北,蹑石梯,数级入庵。庵才老屋数间,卑庳迫隘,无足观。独其西阁为胜。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,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。自池而出,乃为前所谓小涧者。阁据其上流,当水石峻激相搏处,最为可玩。乃壁其后,无所睹。独夜卧其上,则枕席之下,终夕潺潺。久而益悲,为可爱耳。

 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,得石台。下临峭岸,深昧险绝。于林薄间东南望,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,投空下数十尺。其沫乃如散珠喷雾,目光烛之,璀璨夺目,不可正视。台当山西南缺,前揖芦山,一峰独秀出,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。日薄西山,余光横照,紫翠重迭,不可殚数。旦起下视,白云满川,如海波起伏。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,皆若飞浮来往。或涌或没,顷刻万变。台东径断,乡人凿石容磴以度,而作神祠于其东,水旱祷焉。畏险者或不敢度。然山之可观者,至是则亦穷矣。

  余与刘充父、平父、吕叔敬、表弟徐周宾游之。既皆赋诗以纪其胜,余又叙次其详如此。而其最可观者,石磴、小涧、山门、石台、西阁、瀑布也。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,呈同游诸君。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。

译文

 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,向右边俯视,是又深又险的山沟,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,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,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。百丈山的胜景,从此开始了。

  顺着石磴往东走,遇到一条小涧。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。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,即使是盛夏的正午,也没有一点热气。涧水全是清澈见底,从高处流下来,发出“溅溅”的声响。走过石桥,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,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。有三间小房子,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,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。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,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,整天不断。大门里边,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。过了石桥往北走,踩着石梯,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。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,房子又矮又窄,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。只有西阁美好。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,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。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,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。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,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,最值得欣赏。后面是一座石壁,没有什么可看的。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,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。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,但也很有意思。

 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,遇到一座石台。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,幽深昏暗极其险峻。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,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,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。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,又象喷射的雾气,被阳光一照,光彩耀眼,不能正眼去看。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,它的前面对着芦山,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,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。太阳迫近西山了,余光横射过来,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,数也数不完。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,白云铺满平野,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。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,都象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,有的涌出,有的沉没,转眼之间千变万化。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,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,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,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。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。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,到这里也就没有了。

  我同刘充父、刘平父、吕叔敬、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。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,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。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、小涧、寺院大门、石台、西阁和瀑布。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,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。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,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。

注释

1.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(1175),载于《朱文公文集》七十八卷。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(今福建省建阳县)东北,东与崇安、浦城二县接界。

2.许:表示约数。

3.绝壑:又深又险的山沟。

4.控:临。垂崖:陡峭的山崖。

5.度:渡过,过去。

6.循:顺。

7.得:遇见。

8.梁:桥。

9.亭午:正午。

10.淙:流注,灌注。

11.溅溅:水流声。

12.山门:佛教寺院的大门。

13.瞰:俯视。

14.蹑:踏,踩。

15.庵:尼姑的寺庙。

16.才:仅仅。

17.卑庳:低矮。迫隘:狭窄。

18.胜:美好。

19.罅:裂缝。

20.据:通“倨”,踞坐,蹲坐,这里作“座落”解。

21.水石峻激:为合叙句,拆分开来为“水激,石峻”。

22.玩:欣赏,品味。

23.潺潺:象声词,溪水流动的声音。

24.昧:昏暗。

25.瀵涌:喷涌。

26.烛:照。

27.璀璨: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。夺目:光彩耀眼。

28.揖:如人作揖,这里是“对”的意思。

29.历历:一个个清清楚楚的。

30.薄:迫近。

31.殚:尽。

32.川:平野,平地。

33.飞浮:飘飞浮动。

34.径:小路。

35.祷:祈祷。

36.穷:尽。

37.纪:通“记”。

38.叙次:按照次序记叙。

39.各别为小诗: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。按: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,见《朱文公文集》卷六《百丈山台咏》。

40.夫:远指代词,那些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盛如.《唐宋散文精华分卷》 :朝华出版社,1992

百丈山记创作背景

  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(1175),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。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、平父、吕叔敬、表弟徐周宾“皆赋诗以纪其胜”,复又“叙次其详如此”,这在末节中作了交代。诗文并作,记其游览之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.《古文观止鉴赏辞典》 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6

 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、行程等方面,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。文章开门见山,文尾映照题目,从“山之胜盖自此始”写起,到“山之可观者,至是则亦穷矣”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,首尾呼应,一气呵成,显得十分集中、紧凑。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,分为两组:第一组叙述踏石磴、过涧水、入山门而至西阁,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;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,主要描写瀑布、夕照与云海,叙次分明,铺排得当,重点突出,引人入胜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一段,从“登百丈山三里许”直接切入,前面的上山经过,所见所闻,一概略而不提,笔锋直逼描述中心:“山之胜盖自此始”。“左俯绝壑,右控垂崖,叠石为磴,十余级及得度”,一“俯”一“控”,写出地势险要,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。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险奇美的欣赏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二段,描述循水游览,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。这一段山门前后诸景点虽历历如绘,以“跨”、“度”、“上”等行为动词,展示过程,一笔不漏地描述了游览经过和诸多景象,但其详写重点则放在幽静美的描绘上。作者以“涧”为中心,贯穿着水的描写。“苍藤古木”的掩映,伴和着“水皆清澈,自高淙下,其声溅溅然”,声色并茂。“盛夏亭午无暑气”,“风来两峡间,终日不绝”,点染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。第二段一开始先略提小涧,再谛听水声溅溅,再瞰涧水流淌,再写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,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,自池而出”,探寻了水源,再以“乃为前所谓小涧者”,照应前文,并以“阁据其上流,当水石峻激相搏处,最为可玩”,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,最后归结为“独夜卧其上,则枕席之下,终夕潺潺,久而益悲,为可爱耳”的描述,显露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情调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三段,先写壮美的瀑布,后又写了美姿美态的山峰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先写瀑布。如果说第二段写出了百丈山的幽美的话,那么第三段写瀑布则重在表现壮美。先以“下临峭岸,深昧险绝”的险奇美作映衬,再写出“于林薄间东南望”的瀑布景象。“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,投空下数十尺”,凌空而泻,气势非凡。“沫如散珠喷雾,日光烛之,璀璨夺目,不可正视”,壮丽异常。然后写山峰。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,从缺口中遥望远山,“台当山西南缺,前揖芦山”。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,形成了一幅主次层次感丰富的图画。“一峰独秀出,而数百里间,峰峦高下,亦皆历历在眼”。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,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,构思两幅图画,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。“日薄西山,余光横照,紫翠重叠,不可殚数”,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;清晨“白云满川,如海波起伏,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,皆飞浮来往,或涌或没,顷刻万变”,凸现的是云海的变幻美。这样,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、幽静、五彩、飞动、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最后一段,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:导游,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。“而其最可观者,石磴小涧、山门石台、西阁瀑布也”,这一句是作者游后的结论,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这篇游记和一般平铺直叙的游记不同,作者处处留意对重点景观进行介绍、描写。如开头就直接写“石磴”,而舍去了关于登山历程的冗长叙述。又如写小涧,仅从客观方面写到了“苍藤古木”、“水皆清澈”以及涧水飞溅而下的淙淙声,和“盛夏亭午无暑气”这一游人的主观感受,笔墨无多,就点染出了此地环境的清幽宜人。作者在介绍自然景观时,还擅于运用先抑后扬的笔法。即先叙述该处属平常景观,然后从中找出可供游人欣赏或可能使游人感兴趣的某一侧面、景点来进行介绍。如写山中六景之一的山门,仅有一“不能容十许人”的小屋,殊无可观,而作者用一转折语气,以“然”字领起,指出此地亦别有情趣。因为它“前瞰涧水,后临石池,风来两峡间,终日不绝”,倘若炎夏登临,峡风拂面,定当十分畅快,就使读者不禁心向往之了。又如写到山庵时,以为它“才老屋数间”,且狭小低湿,自然无可欣赏,而作者用一“独”字领起,指出庵之西阁却为一胜景,特别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,叙述了夜卧其上,下听泉声潺潺,所引起的悲凉之感。百丈山中最吸引游人的,是石台和石台周围的景色。从“下临峭岸”的石台上,既可于“林薄间”望见前岩岩穴中喷涌而出,“投空数十尺”的瀑布;又可远眺“数百里峰峦高下”的壮观景色。还有变化万千的云海、冉冉西沉的夕阳。真是美不胜收,令人留连忘返。为了突现石台及其周围景色之美,作者多次运用了恰切而生动的比喻,如说瀑布飞沫“如散珠喷雾”,白云满川“如海波起伏”、云海中诸山“若飞浮往来”等,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还有那描写瀑布飞沫为日光所照时的景象的一段文字,虽为直叙,但由于能为山水传神,其技巧也不能不令人叹服。sn1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朱熹
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 ...

朱熹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第一折

(冲末王安石上,诗云)黄卷青灯一腐儒。九经三史腹中居。《学而》第一须当记,养子休教不看书。小生姓王名安石,字介甫,金陵建康人氏,官拜参政之职。今因苏子瞻乃眉州眉山县人也,乃苏老泉之子,弟曰子由,妹曰子美。苏轼与某同在帝学读书,今应过举,官拜端明殿大学士。小官家中安排筵宴,管待子瞻,令人请去。子瞻见仆腰插一扇,上有诗一联。东坡因取玩之,知小官所作:“庭前昨夜西风起,吹落黄花满地金。“东坡看毕后,续两句成其一绝。他道:“秋花不比春花谢,说与诗人仔细吟。“此人不知黄州菊花谢。今夜晚间,安排筵席,请秦少游、贺方回,与苏东坡庆端明殿大学士。为何夜间排设筵席?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,口吐珠玑,有贯世之才,未曾得遇。就今晚筵间,出家乐女子数人,内藏着夫人,与众女子一般梳妆,必要见苏轼之面,有何难哉!令人请学士去了,这早晚敢待来也。(外扮秦少游上,诗云)龙楼风阁九重城,新筑沙堤宰相行。我贵我荣君莫羡,十年前是一书生。小官姓秦名观,字少游。自元祐初举贤良方正,东坡荐于朝,除小官太学博士。今因子瞻宫拜端明殿大学士,有王安石今晚安排筵宴,请俺众官与东坡贺职,小官须索走一遭去。可早来到也。左右人报复去,道有秦观在于门首。(祗侯报科,云)大人,有少游大人下马也。(王云)道有请。(祗云)理会的。大人有请。(见科,秦云)相公早间令人来请,不敢有违,即便赴宴。(王云)相公,因苏子瞻官拜端明殿大学士,小官今夜排设一宴,蔬食薄味,特请众位相公,贺端明殿学士之职也。(秦云)量小官有何德能,着相公如此重意。(王云)蔬食薄味,无甚管待,相公请坐。左右门首看者,若有学士来,报复我知道。(祗云)理会的。(外扮贺方回上,诗云)声名德化九天闻,良夜家家不闭门。雨后有人耕绿野,月明无犬吠荒村。小官贺方回是也。今苏子瞻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之职,有王安石今晚安排筵宴,请俺众官与子瞻贺学士之职,今早间令人来请,小官须索走一遭去。可早来到也。左右人报复去,道有贺方回来了也。(祗云)理会的。相公,有贺方回相公来了也。(王云)道有请。(见科,贺云)相公早间令人来请,小官不敢有违也。(王云)今因子瞻拜为端明殿大学士之职,小官略排小酌,请众位相公为伴客。蔬食薄味,相公请坐。(秦云)相公,再有何人?(王云)别无他客,则有子瞻学士。早间令人请去,敢待来也。(正末扮苏东坡上,云)某姓苏名轼,字子瞻,道号东坡,乃西川眉州人也。幼习儒业,游学至京师。逢一友人,姓王名安石,字介甫,

()

第一折

(冲末扮宋齐丘引祗从上,诗云)独持忠赤佐君王,保障金陵地一方。江南自古称佳丽,何必区区说大唐?小官姓宋,名齐丘,金陵人氏,见在南唐主人驾下,为丞相之职。俺这后主,天生聪睿,诗词歌赋,品行调丝,风流蕴藉,实乃右文之主。见今中原周世宗升遐,赵点检即位,国号大宋,改元乾德,亲驱戎马,所向无前。如南闽北虏,河东西蜀,望风皆降。惟我江左,不曾加兵。我国亦尝用心防备。近日前路文书行来,宋家遣翰林院学士陶谷,来我国中,索要图籍文书。我想陶谷是个掉弄喉舌之人。况四海未宁,要图籍何用?此人必来以游说为功。我将他机关探破,奏知吾主,则说吾主有疾,不能接见。将陶谷留在馆驿中羁绊住,着每日供给小官,三五日相访一遭。自七月初间至此,今八月将尽。秋露乍零,旅馆萧索。我着金陵太守韩熙载,看他一言一动。略有纤毫破绽,便报与我知道,自有制他的法度。(诗云)"非是我好用阴谋,则堤防谗舌如钩。待窥破一些动静,管教他有国难投"。(下)(外扮韩熙载引乐探上)(诗云)远离乡土渡横江,入仕南唐佐李王。从来儿女多情处,不是风云气不长。小官姓韩名熙载,官拜升州太守,佐于南唐李主驾下。今奉宋齐丘丞相钧旨,每日供给大宋学士陶谷,今日安排筵席管待。将歌者秦弱兰,乃金陵名妓,席间令其唱曲,看陶学士所守之志何如?乐探。你与我唤将上厅行首秦弱兰来者。(乐探云)理会的。(做唤科)秦弱兰安在?太守老爷呼唤哩。(正旦扮秦弱兰上,云)妾身秦弱兰是也。门首有人相唤,我试看咱。(做见科,云)哥哥,唤我怎的?(乐探云)太守老爷唤官身哩。(正旦云)我想俺这门户人家,则管里迎宾接客,几时是了也可。(唱)

()

楔子

(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,诗云)君起早,臣起早,来到朝门天未晓。长安多少富谊家,不识明星直到老。某乃殿头官是也。方今大宋宗皇帝,山河一统,万国来朝。主圣臣贤,民丰国富。只因天子即位以来,未有太子,以此圣心时常不乐。昨日太史官王宏奏道:夜观乾象,太子前星甚是光彩。如今时逢春季,百花盛开,正是成胎结子之候。合该着尚宝司打造金弹丸一枚,于三月十五日,天子亲到御园,向东南方打其一弹。令六宫妃嫔,各自寻觅。但有拾的金丸者,因而幸之,必得贤嗣。天子准奏。可着穿宫内使陈琳传示六宫去。令人,与我唤将陈琳来者。(校尉云)陈公公安在?(正末扮陈琳上,云)小官姓陈名琳,现为宋朝一个穿宫内使。一生近贵,半世随朝。谢圣恩可怜,赐一套蟒衣海马,系一条玉带纹犀,戴一顶金丝织成帽子。嵌的是鸦鹘石,悬一把镔铁打就刀儿,镶的是鸂鶒木。虽不曾从他鹓班豹尾,却也常接奉那凤辇龙床。今日殿头官着人相召,不知为着些甚事,须索过去见来。(做见科)(殿头官云)陈内使,我请你来,不为别事。因圣人听太史之奏,明日亲到御园打一金弹,但有妃嫔拾此弹者,到其宫中御幸,必得圣嗣。着你传示六宫,明日都往御园中寻访金弹去。其拾得者,即令奏闻,无得违误。(陈琳云)领旨。(向古门云)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等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。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,奏献御前,圣驾即幸其宫。休得违误不便。(做回身科,云)陈琳已传旨了也。(殿头官唱)

()

第一折

(冲末扮王府尹领张千上,诗云)束发随朝三十生,官居京兆有威权。可怜清操如秋水,不受人间枉法钱。老夫姓王名辅,字公弼。祖贯东京人氏。自中甲第以来,累蒙擢用,随朝数载。因老夫廉能清正,口无恶言,心无妄虑,常孜孜于忠孝,不数数于功名。谢圣思可怜,所除长安府尹之职。不幸夫人早亡,止有一女,小字柳眉儿,年长一十八岁,未曾许聘。圣人赐俺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,永为家宝。老夫将金钱与女孩儿随身悬带,教他避邪驱恶。今奉圣人的命,明日三月初三,但是在京城里外官员,市户军民,百姓人家,或妾或女,都要赴九龙池赏杨家一捻红。那九龙池,周围牵红绳为界。红绳里是文武官员家妻妾女孩儿,红绳外是军民百姓家妻妾女孩儿,系是圣语,非同小可。老夫叫将女孩儿出来。分付他明日去九龙池赏杨家一捻红。孩儿那里?(旦同梅香上,云)妾身是王府尹的女儿,小宇柳眉,正在绣房中做女工。父亲呼唤,不知有甚事。(梅香云)老相公在前庭呼唤哩。(旦云)咱见父亲去来。(见科,云)父亲,叫你女儿有何分付?(王府尹云)孩儿,叫你出来,不为别事。明日是三月三日,但是官员市户军民百姓妻妾女孩儿都要到九龙池上,赏杨家一捻红。我叫你来收拾细车儿须索前去。(旦云)父亲,我是未出嫁的女孩儿,怎生去的。(王府尹云)孩儿,此事非同小可。乃是圣人的特旨,并不敢隐一人。你须索走一遭去。(旦云)女孩儿从幼未曾出着闺门,我又不知路径,教我怎么去的。(王府尹云)孩儿,此事容易,明日驾起一辆细车儿,着梅香相伴,叫两个老成伴当伏侍你去。(旦云)既然如此。即当领命。(同梅香下)(王府尹云)张千,另着两个老成些的伴当,同小姐九龙池上赏杨家一捻红,疾去早来者。(同下)(外扮贺知章引从人上,云)小官姓贺名知章,字季真。四明人也。幼与李太白、韩飞卿为友。自别之后,小官任至礼部侍郎。兼集贤院学士之职。今因小弟韩飞卿撺过卷子,未曾除授。此人则是贪恋酒色,无如奈何。今日小官在于私宅,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。此人酒互半酣,不知何往,小官问家人每,说道他九龙池上去了。此人带酒也,若到九龙池上,见了那贵家妻妾美女,必然惹事。左右,将马来,小官直至九龙池上,寻韩飞引即走一遭去。(下)(正末扮韩飞卿上,云)小生姓韩名翃,字飞卿,乃洛阳人也。学成满腹文章,撺过卷子,未审功名若何。小生有几个同志的故友,李太白、贺知章,此二人乃天下之大儒也,皆在朝为翰林院官职。小生自到京师,每日与知章学士则是樽酒论文。今日正与学士饮酒之间,听的九龙池上

()

  鬓鬟梳绿云,肌瘦消红玉。蛾眉颦翠黛,粉脸堕珍珠。遍洒东风,刮落梨花

雨,低头长叹吁。长叹罢罗帕频淹。都尽千丝万缕。

()

慢马

四只粗蹄,一条乌尾,棕垂地。搭上鞍骑,二三百棍行三四里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