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一首别子固

同学一首别子固朗读

  江之南有贤人焉,字子固,非今所谓贤人者,予慕而友之。淮之南有贤人焉,字正之,非今所谓贤人者,予慕而友之。二贤人者,足未尝相过也,口未尝相语也,辞币未尝相接也。其师若友,岂尽同哉?予考其言行,其不相似者,何其少也!曰:学圣人而已矣。”学圣人,则其师若友,必学圣人者。圣人之言行,岂有二哉?其相似也适然。

  予在淮南,为正之道子固,正之不予疑也。还江南,为子固道正之,子固亦以为然。予又知所谓贤人者,既相似,又相信不疑也。

  子固作《怀友》一首遗予,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。正之盖亦常云尔。夫安驱徐行,轥中庸之庭,而造于其堂,舍二贤人者而谁哉?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,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。辅而进之,其可也。

  噫!官有守,私有系,会合不可以常也,作《同学一首别子固》以相警,且相慰云。

译文一

  江南有一位贤人,字子固,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,我敬慕他,并和他交朋友。淮南有一位贤人,字正之,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,我敬慕他,也和他交朋友。这两位贤人,不曾互相往来,不曾互相交谈,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。他们的老师和朋友,难道都是相同的吗?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,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!应该说,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。学习圣人,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,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。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?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。

  我在淮南,向正之提起子固,正之不怀疑我的话。回到江南,向子固提起正之,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。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,他们的言行既相似,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。

  子固写了一篇《怀友》赠给我,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,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。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。驾着车子稳步前进,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,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?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,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。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,大概能够达到目的。

  唉!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,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,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,作《同学一首别子固》,用来互相告诫,并且互相慰勉。

译文二

 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人,字子固(曾巩字子固),他不是当今世俗所称道的贤人,我敬慕他,和他交为朋友。淮河之南有一位贤人,字正之(孙侔字正之),他不是当今世俗所称道的贤人,我敬慕他,和他交为朋友。二位贤人,从未互相交往过,从未互相交谈过,从未互相赠过钱物,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?我考察他们的言语行为,不相似的地方是何等少啊!我说,这恐怕是他们都向圣人学习的结果吧!他们学习圣人,那么他们的老师、朋友也一定是向圣人学习的了。圣人的言语行为难道会有两种样子吗?所以,他们二人的相似也是必然的了。

  我在淮河之南,向正之谈及子固,正之不怀疑我说的话;回到长江之南,向子固谈及正之,子固也认为我说的话确实。因此,我又知道了所谓的圣贤之人,既很相似又相互信任,从不猜疑。

  子固做了一首《怀友》诗送给我。意思大概是希望我们能相互勉励,一直到达中庸的境界才罢休。正之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。驾着车子安稳行进,通过中庸的门庭而到达内室,除这二位贤人还会有谁呢?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一定会达到这种境界,不过也愿意跟在他们的左右努力去做,通过他们的帮助使我进入这种境界应该是可能的。

  唉!官有自己的职守,私下又有别的事牵累,我们的聚会不可能是经常的,因此,我作了一篇《同学一首别子固》,以相互警策,并相互劝勉。

译文三

  长江的南面有一位贤人,表字子固,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,我敬仰他,和他交友。淮河的南面有一位贤人,表字正之,也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,我也敬仰他,和他交友。

  这两位贤人,脚不曾相互来住,嘴也不曾相互讲话,书信和礼物也不曾接受过。他们的老师或朋友,难道完全相同吗?我考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,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么少啊!说:学习圣人罢了。学习圣人,那么他们的老师或朋友,必定是学习圣人的。圣人的言论和行为,难道会有两样吗?他们的相似也是恰好的。

  我在淮南,向正之称道子固,正之对我不怀疑。我回到江南,向子固称道正之,子固也以为对的。我又知道所说的贤人,既是相似的又是互相信任和深信不疑的。子固作《怀友》一首诗赠送我,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希望互相帮助,拉着我以至于到达中庸的境界罢了。正之大概也曾经这样讲过。

  安稳地前进,慢慢地行走,车轮碾过中庸之道的庭上,就进入他的家,舍弃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?我过去不敢自信必定能达到的,今天也愿意在你们左右干,帮助我进家恐怕就可以了。

  唉!官员有职守,私家有牵扯,我们会合不能够经常啊!因此写作《同学》一首向子固告别,来互相警诫,并且互相安慰。

注释

慕而友:慕:仰慕。友:与之交朋友,动词。

相过:拜访,交往。

辞:这里指书信往来。币:帛,丝织品,这里指礼品。

考:考察。

适然: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大略:大体上。扳:同“攀”,援引。

安驱:稳稳当当地驾车。

辅:车轮碾过。

造于:到达。

昔:昔日。

同学一首别子固创作背景

  北宋庆历元年(1041),王安石与曾巩同时应礼部试。次年,王安石得中,而曾巩落第还乡。庆历三年(1043)三月,王安石自扬州签判任上还临川,至舅家。随后,他又前往南丰见了曾巩,此文大约作于此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兆鹏,黄崇浩编选.王安石集:凤凰出版社,2014.10:第177-178页

●全文层次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全文可分三层。第一层,自发端至“其相似也适然”。内容是介绍作者两位友人的共同特征:“非今所谓贤人者”,“学圣人而己”。尽管他们素不相识,所师所友也不同,然而,他们的言行极其相似。这就表明,他们“学圣人”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。第二层,自“予在淮南”到“辅而进之,其可也。”同是“学圣人”,“既相似,又相信不疑”,而作者也是有志于“学圣人”的,他们共同努力,“辅而进之”。第三层,至结尾。声明作文的缘故。由于“会合不可以常”,难得经常聚首交流,所以,作文“相警”亦“相慰”。“相警”足见其重道,“相慰”足见其重情。《同学一首别子固》的表现形式,颇具特色。文章题曰“别子固”,但是,一开始便以曾巩和孙侔相提并论,称赞他们是“学圣人”而有成的“贤人”,而且是“非今所谓贤人者”。作者写正之即是写子固,交互辉映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●构思特点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这篇文章在构思上有一个显著特点,即不单从曾巩与自己的关系着笔,而是引出一位各方面情况与曾巩神合的孙正之作为映衬,分别从作者自己与曾、孙两人的关系着笔,形成平行的双线结构。这样来体现“同学”的主题,是比较新颖独特的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文章一上来就分别介绍“江之南”、“淮之南”的两位贤人曾子固和孙正之。强调他们都不是当今世俗所说的那种贤人,暗示下文的同学于圣人;同时又分别点明“予慕而友之”,将自己和曾、孙两人分别挂上了钩,暗示了三人趣尚的一致,为下文两人之相似、师友之相同张本。作者在《送孙正之序》表示:“予官于扬,得友日孙正之。正之行古之道,又善为古文。”这正是他们三人志趣契合的基础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接着,作者又转而强调,这两位自己所仰慕的朋友和贤人,他们之间却从来未曾相互拜访、交谈,或互致书信礼物。三个排句,蝉联而下,把双方未曾识面的意思强调得非常突出。既然如此,“其师若(与)友,岂尽同哉?”这一问自在情理之中。下面又一转:“予考其言行,其不相似者,何其少也!”,这就有些超越常理了。既未谋面,师友又不尽同,何以两人竟如此相似?这就不能不推出下面的结论:“学圣人而已矣。”为了使这一论断更确切不移.作者又进而论证:既然同学于圣人,那么他们的师友,也一定是学圣人的;圣人的言行都是相同的,同学于圣人的人,各方面都很相似,就是很自然的了。这一层,一步一转,从未曾相识说到师友的不同,再转出两人的相似,最后揭出同学圣人的正意。纯用抽象的逻辑推理,丝毫不涉及两人的具体行事,但他们“同学”于圣人这一点却被论证得很有说服力。正是在这里,作者揭示出“同学”的深刻涵义。真正意义上的“同学”在于同道,在于同学于圣人,而不在形迹上曾否相过、相语、相接。这也正是作者一开头所说的他们与“今所谓贤人者”有区别的具体涵义。既然如此,仰慕而分别与之相交的作者自己,其为“同学”也自在不言中了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文章的第二段,从“相似”进一步引出了“相信”,作者分别向两人谈到对方,尽管他们从未有过交接,却都相信作者的介绍。这种“相信”,似又超乎常情。但这正表现出“同学”于圣人的贤人之间那种超越空间、不拘形迹的神交,那种高度的相互信任。而曾、孙两人对作者的“相信”也就不言而喻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文章的第三段从两位贤人的共同志向引出作者追随他们的愿望。首先提到曾巩赠给自己的《怀友》一文,表示要携手共进,至乎“中庸”,然后捎带一笔,正之盖亦常云尔”,照应上文“相似”之论。并进而指出,能达中庸之境的,除了他们再没有别人。这正是“同学于圣人”的表现。曾巩先在《怀友》(见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卷十四所载)中,诉说自己少而学,不得师友,望圣人之中庸而未能至。“尝欲得行古法度士与之居游,孜孜焉考予之失而切剧(磨)之。皇皇四海,求若人而不获。自得介卿。然后始有周旋激恳、摘予之过而接之以道者;使予幡然其勉者有中,释然其思者有得矣,望中庸之域,其可以策而及也”。可惜彼此远隔,会少离多,切磨之效不深。本篇这一段,正与子固殷殷求友之意相呼应,又提出孙正之正是其所渴望相交的最佳人选。至于作者自己,则谦虚地说从来不敢自期其必能到圣人中庸的境界,但愿在他们的帮助下朝这个方向努力。到这里,把三人“同学”于圣人以至乎“中庸”的意思完全表明了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末段以抒情之笔收束,正面点出题中“别”字。在官为职守所拘,在私有人事牵系,彼此不能经常在一起,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。《怀友》说:“思而不释,已而叙之,相慰且相警也。”这里也说:“作《同学一首别子固》,以相警且相慰云。”朋友之问,互赠文字,以为学之道相策勉,以交谊之诚相慰藉,此篇是个很好的榜样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●写作手法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此文出现了许多重复句式,如“江之南有贤人焉”、“淮之南有贤人焉”等句,作者这样写意在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:自己所说的贤人跟世俗所说的贤人有所不同。他所说的贤人是以“学圣人”为务的,这些贤人的目标是“至乎中庸而后已”,而世俗所说的贤人仅仅是就才学而言,二者的差别一目了然。此文写“别子固”,但多数篇幅以正之作陪,交互映发,错落参差。此文笔情高奇,淡而弥远,令人寻味无穷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此文在表现形式上的最大特色,是陪衬法的运用。文章一开始便以曾巩和孙侔相提并论,称赞他们是学习圣人而言行一致的“贤人”,表示自己与他们志同道合,要互相勉励,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。因此,文章题为“别子固”,却处处以孙正之陪说,写正之即是在写子固,反复强调,交互映发,错落参差,结构紧凑,而不显得单调重复。文章淡淡写来,却显得情真意笃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在修辞方面,运用排比手法。如开头几句,以整齐的排比句写曾、孙二贤。第二段的排比句稍有变化,文章显得既整饬又灵活。这种写法是为了说明贤德之士,不必同师,只要效法圣人,便能殊途同归,从而突出了君子同道而合的主题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文章从江南、淮南二贤人言行相似入手,自然引出同学圣人之意。然后紧扣“同学”二字,从共同学习圣人之道上立意。共同学习圣人,就会志同道合,言行相似,相互信任,友谊长存。这也正式建立朋友之间牢固友谊的基础。最后以相互攀引而共同登上圣人殿堂来互相勉励,更显示出作者志向远大,思想高尚。子固、正之二人言行相似,互相映衬,为文章增色不少。文中排比句的反复运用,长短句的交错出现,也增强了文章的语言美。ykk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 ...

王安石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楔子

(外扮泾河老龙王领水卒上,诗云)义皇八卦定乾坤,左右还须辅弼臣。死后亲承天帝命,独魁水底作龙神,吾神乃泾河老龙王是也。我孩儿泾河小龙。有洞庭湖老龙的女儿,叫做龙女三娘,娶为小龙媳妇,琴瑟不和,使我心中甚是不乐。且待小龙孩儿来,看有甚么说话。(净扮小龙上,诗云)堂堂作灵圣,小鬼害劳病。身边没阴人,就死也干净。小圣乃泾河小龙是也。有我父老龙与我娶了个媳妇,是龙女三娘。我与他前世无缘,不知怎么说,但见了他影儿,煞是不快活。我今到父王面前,搬唆几句言语,捻他去了,却不好哩。(做见科,云)父亲,你与我娶了个媳妇,他性儿乖劣,至今不与我相和,倚恃他父叔神通,发猛的要降着我,连父亲也不看在眼里。这等不贤之妇,我要他怎的?(老龙云)有这样事!叫那小贱人来,我自有处治。(水卒云)理会的。龙女三娘安在?(正旦扮龙女上,云)妾身是洞庭湖龙女三娘。俺父亲母亲将我嫁与泾河小龙为妻。颇奈泾河小龙为婢仆所惑,日见厌薄,因此上俺两个琴瑟不和。今日公公呼唤。不知有甚事,须索走一遭去。(做见科,云)公公,唤您媳妇儿有何事?(老龙云)你怎生性子乖劣,不与小龙相和?若是回心转意便罢,若不肯时。我便有发落你处,不道的轻轻饶了你也。(正旦做跪科,云)公公.非关媳妇儿事,这都是小龙听信婢仆,无端生出是非。媳妇也是龙子龙孙,岂肯反落鱼虾之手?(老龙云)唗,你看他,我面前尚然门强,难怪我小龙儿也。鬼卒,与我剥下他冠袍。送他泾河岸边牧羊去。(诗云)夫妻何事不相投。罚去看羊过几秋。饶他掬尽泾河水,难洗今朝一面羞。(下)(正旦做叹科,云)嗨,着我向泾河岸上牧羊去,我怎生受的这般苦楚艰难也呵!(唱)

()

为玉梅作

人生萼绿生,天上轮茭降。比南周琼解语,比西锦能香。淡抹玄霜,自有罗浮像,扫梁园红翠乡。千般儿玉骨玲珑,一段儿冰魂荡漾。

()

客中九日

落帽风,登高酒,人远天涯碧云秋,雨荒篱下黄花瘦。愁又愁,楼上楼,九月九。

()

第一折

(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,诗云)别人笑我做奸臣,我做奸臣笑别人。我须死后才还报,他在生前早丧身。小官少傅费无忌是也。自从临潼斗宝之后,谁想太傅伍奢无礼,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,不想被我预先说过,倒惹的平公大怒,将伍奢并家属尽皆拿来杀坏了。我想伍奢二子皆有些本事,怕他日后报仇,已将他大的孩儿伍尚赚的来,也杀坏了。只有他小的孩儿,乃是伍员,他在临潼会上,秦穆公赐他白金宝剑,称为盟府,文欺百里奚,武胜秦姬辇,拳打蒯聩,脚踢卞庄,保十七国公子无事回还。他如今现为十三太保大将军,樊城太守。那厮若知道我杀了他一家老小,他肯和我干罢?我着他有备算无备,无备则盖着草荐睡。我如今着我大的孩儿费得雄,他也是个好汉,常在教场中和小的们打髀殖耍子,我如今着人叫他来,着他诈传平公的命,将伍员赚将来,拿住哈喇了,俺便是剪草除根,萌芽不发。左右那里,去教场中寻将费得雄来者。(卒子云)费得雄安在?(净扮费得雄上,诗云)我做将军只会掩,兵书战策没半点。我家不开粉铺行,怎么爷儿两个尽搽脸?自家非别,乃是费无忌的靴后跟。(卒子问科,云)甚么靴后跟?(费得雄云)可是长子哩。我正在教场中耍子,老头儿呼唤,须索走一遭去。不索报复,我自过去。(做见科,云)老儿唤我大叔那厢使用?(费无忌云)费得雄,唤你来别无甚事,我将伍奢父子并一家老小尽皆杀坏了,则有伍员一个现在樊城。你今诈传平公之命,宣那伍员去。则说是临潼斗宝之后,多有汗马功劳,宣你入朝为相,出朝为将。若赚的来时,也将他杀坏了,便是翦草除根,萌芽不发。你则今日直至樊城赚伍员走一遭去。(费得雄云)老儿放心,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,见了伍员,不怕他不来。若不来,我便拳撞脚踢,也不怕他不死。(做一拳打费无忌倒科,云)你看我家老头儿这等不中用,那拳头刚擦的一擦,便一个脚稍天哩。(下)(费无忌云)嗨,这弟子孩儿跌了我这一交,他去了么?(卒子云)去了也。(费无忌云)我说他不敢不去。正是:养得一子孝,何用子孙多。(下)(外扮芈建抱芈胜上,云)某乃楚国公子芈建是也,颇奈费无忌无礼,在父王跟前百般谗谮,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绝。则有伍员在于樊城为守,听知得费无忌诈传父王之命,差他孩儿费得雄樊城赚伍员去了。倘一时不知,堕其奸计,可不送了他一家,坏了俺楚国?我如今抱着孩儿芈胜,私奔出朝,先到樊城,报与伍员知道,可不好也。(诗云)想子胥盖世威名,争忍见中计身倾。费无忌虽多奸险,我救贤臣先奔樊城。(下)(正末?

()

稽山春晚

若耶溪边路,四山环翠微,春去人间总不知。莺乱啼,满川烟树迷。先生醉,葛洪丹井西。

()

第一折

(冲末卜儿上,云)两京诗酒客,烟花杖子头。老身姓郑,是这汴梁乐籍。止生得一个女儿,小字月莲。风流可喜,卖笑求食。郎君每见了。无有不爱的。则是孩儿一件:纸汤瓶煨着便热。如今伴着一个张均卿秀才。起初时怕不有些钱钞,如今使的无了,俺这妮子恋着不肯开交。俺这门户人家,一日无钱也过不的。如今有个贩茶客人,姓李,多有金银财物,看上俺这孩儿。昨日先送了些钱物与我,要和月莲住。只是不得摘离张秀才。我定了一计,教李官只请张秀才,教月莲相陪。酒席间买转他,必然成事。我今日无事,往邻家吃茶去。(下)(末扮张均卿上,云)小生张均卿。学成满腹文章,未得成名。近日与郑月莲相伴,深蒙相爱,誓结生死。奈小生囊箧渐消,老妈有见外之意。今日有个李茶客,请我会酒,不知为何,须索去咱。(净扮茶客上,云)小子姓李,江西人氏,贩了几船茶,来汴梁发卖。此处有个上厅行首郑月莲,大有颜色,我心中十分爱他。争奈他和张秀才住着,插不的手。昨日我见老妈,教我请秀才饮酒,叫月莲相陪。酒筵间用言调泛,必然成事。凭着我金银财物,定然挨了他。早来到他门首,张兄有请。(末云)老兄请小生,却是为何?(净云)客路相逢,请先生闲叙一番,也令人请郑大姐去,敢待来也。(正旦上,云)妾身郑月莲是也。自与张均卿相伴,再不与闲人往来。今日卖茶的李官,请均卿饮酒,也来请我。既有均卿,我须索走一遭去。我想这花门柳户,送旧迎新,几时是了也呵。(唱)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