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枢密韩太尉书

上枢密韩太尉书朗读

  太尉执事:辙生好为文,思之至深。以为文者气之所形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养而致。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今观其文章,宽厚宏博,充乎天地之间,称其气之小大。太史公行天下,周览四海名山大川,与燕、赵间豪俊交游,故其文疏荡,颇有奇气。此二子者,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?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,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,而不自知也。

  辙生十有九年矣。其居家所与游者,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;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,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;百氏之书,虽无所不读,然皆古人之陈迹,不足以激发其志气。恐遂汩没,故决然舍去,求天下奇闻壮观,以知天地之广大。过秦、汉之故都,恣观终南、嵩、华之高,北顾黄河之奔流,慨然想见古之豪杰。至京师,仰观天子宫阙之壮,与仓廪、府库、城池、苑囿之富且大也,而后知天下之巨丽。见翰林欧阳公,听其议论之宏辩,观其容貌之秀伟,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,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。太尉以才略冠天下,天下之所恃以无忧,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,入则周公、召公,出则方叔、召虎。而辙也未之见焉。

  且夫人之学也,不志其大,虽多而何为?辙之来也,于山见终南、嵩、华之高,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,于人见欧阳公,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。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,闻一言以自壮,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。

  辙年少,未能通习吏事。向之来,非有取于斗升之禄,偶然得之,非其所乐。然幸得赐归待选,使得优游数年之间,将以益治其文,且学为政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,又幸矣!

译文

  太尉执事: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,对此想得很深。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,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,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。孟子说:“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。”现在看他的文章,宽大厚重宏伟博大,充塞于天地之间,同他气的大小相衬。司马迁走遍天下,广览四海名山大川,与燕、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,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,颇有奇伟之气。这两个人,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?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,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,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。

 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。我住在家里时,所交往的,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。所看到的,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,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。诸子百家的书,虽然无所不读,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,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。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,所以断然离开家乡,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,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。我经过秦朝、汉朝的故都,尽情观览终南山、嵩山、华山的高峻,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,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。到了京城,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,以及粮仓、府库、城池、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,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。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,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,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,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,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。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,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,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,在朝廷之内像周公、召公一样辅君有方,领兵出征像方叔、召虎一样御敌立功。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。

 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,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,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?苏辙这次来,对于山,看到了终南山、嵩山、华山的高峻;对于水,看到了黄河的深广;对于人,看到了欧阳公;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。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,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,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。

  苏辙年纪很轻,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。先前来京应试,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,偶然得到了它,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。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,等待吏部的选用,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,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,并且学习从政之道。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,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。

注释

执事:侍从。

文者气之所形。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养而致:文章是由气形成的,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,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。

养:培养。

浩然之气:正大刚直的气质。

宽厚宏博:宽大厚重宏伟博大。

充:充满。

称:相称,符合。

周览:饱览。

豪俊交游:豪杰来往。

疏荡:洒脱而不拘束。

颇:很。

奇气:奇特的气概。

岂尝:难道,曾经。

气充乎其中: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。

而溢乎其貌:洋溢在他们的外表。

动乎其言: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。

而见乎其文: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。

游:交往。

乡党:乡里。

自广:扩大自己的视野。

陈迹:陈旧的东西。

以:用来。

其:我。

治:研习。

遂汩没:因而埋没。

决然舍去:毅然离开。

求:探求。

奇闻壮观: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。

广大:广阔。

恣观:尽情观赏。

高:高峻。

顾:看到。

奔流:奔腾流泻。

慨然想见:感慨的想到。

仰观:瞻仰。

壮:壮丽。

仓廪:粮仓。

苑囿:猎苑。

富:富丽。

大:广大。

巨丽:极其美好。

宏辩:宏伟善辩。

秀伟:秀美魁梧。

聚:聚集。

以才略冠天下,天下之所恃以无忧: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。

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: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。

而:可是。

焉:啊。

不志其大,虽多而何为:没有立下大志,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。

大:浩大。

深:深远。

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: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(感到遗憾)。

观:看到。

光耀:风采。

闻一言以自壮: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。

尽:看尽。

大观:雄伟景象。

通习吏事:通晓官吏的业务。

向:先前。

斗升之禄:微薄的俸禄。

赐归待选: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。

优游:从容闲暇。

益治:更加研究。

且学为政:并且学习治理政务。

苟:如果。

辱教之:屈尊教导我。

幸:幸运。

上枢密韩太尉书创作背景

  公元1056年,苏轼、苏辙随父亲去京师,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。第二年,苏轼、苏辙兄弟高中进士,“三苏”之名遂享誉天下。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,这就是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。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,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。 

  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。选自《栾城集》卷二十二。枢密韩太尉(即韩琦),当时任枢密使(掌管军事大权)。“太尉”,秦、汉时官名,掌兵权。枢密使相当于太尉,所以称韩琦为太尉。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,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。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,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,怎么开口下笔呢?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首先是称谓问题。为了表示尊重,不直呼对方,而称“太尉执事”。“执事”,左右的人。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正文分为四段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一段,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,明确提出:“以为文者,气之所形”,文章是“气”的表现。气,指人的修养、气质、精神力量。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“养气”说。“气可以养而致”:“气”,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。在具体阐述“养气”说的时候,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。一是孟子的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。“浩然之气”:即博大刚正之气。作者认为,孟子的文章,内容宽厚宏博,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,正是跟他的“气”的大小相称。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。二是司马迁。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,知多见广,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,跌宕多姿,颇有奇气。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。最后,作者总结道,孟子、司马迁二人的文章,都不是学出来的,而是因为“气”充满在他们心中。这段论述很周严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二段,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“养气”说展开论述。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。第一种是交游不广、见闻不博,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。第二种是“求天下奇闻壮观,以知天地之广大”。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,列举了四个事实:一是经过秦汉故都,尽情观赏;二是眺望黄河,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;三是到了京城,饱览一切,知道了天地的广阔、美丽;四是谒见了欧阳公,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。归纳起来,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,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。而这两样,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,可见,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,文章至此,却还只字未提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三段:由上文欧阳公,自然引出韩琦。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。表明欲见之意。“才略冠天下”,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。“入则周公、召公,出则方叔、召虎”,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、召二公之贤,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、召虎那样能干。“不志其大”:志,有志于。这段最后“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,闻一言以自壮,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”,明确求见之意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第四段,再次自明志气,再次表明求见之意。“益治”:进一步钻研。“且学为政”,并且学习治理政事。“辱教”,屈尊指教。这一段特别申明入京师“非有取于斗升之禄”,可见其志向宏大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最后对此文谈几点意见: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1.“养气说”有值得借鉴处。作者在论述“气可以养而致”的时候,特别强调了客观阅历的重要,这实际上是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一个作家的重要作用。今天看来,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。但文中所说“文不可以学而能”的观点,是有片面性的。同“气可以养而致”也相矛盾。郭绍虞在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中,对这句话也有微词。他说:“……子由上不能如子瞻之入化境,而下又不敢有作文之意,不欲求工于言语句读以为奇,此所以谓‘文不可以学而能’。”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2.写作手法上比较新颖、巧妙。先离开主旨,纵论其他,到了第三段“太尉以才略冠天下”,笔意才收拢来,扣紧题目,读来不但没有离题万里之感,而且仔细体味,前面所述,正是烘托下文。特别是第四段,从另一角度申述非求“斗升之禄”,而以“益治其文”为其志,来进一步说明求见韩琦的原因。这样的文章,在构思上是需要功力的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  3.即使从写法上看,也不能说没有作态的意味。信中流露出的当时社会所流行的浮夸阿谀的风气,更是不能效法。3Wg华夏诗词网 - 古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 ...

苏辙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因他别后,恹恹消瘦。粉褪了雨后桃花,带宽了风前杨柳。这相思怎休?这相思怎休?害得我天长地久,难禁难受!泪痕流,滴破芙蓉面,却似珍珠断线头。

【不是路】万种风流,今日番成一段愁。泪盈眸,云山满目恨悠悠。谩追求,情如柳絮风前斗,性似桃花逐水流。沉吟久,因他数尽残更漏,恁般僝僽!恁般僝僽!

()

楔子

(外扮石府尹引张千上,诗云),少小知名达礼闱,白头犹未解朝衣。年来屡上陈情疏,怎奈君恩不放归。老夫姓石名敏,字好问。幼年进士及第,随朝数载,累蒙擢用。谢圣恩可怜,除授济南府尹之职。我有个同窗故友,姓韩名辅臣。这几时不知兄弟进取功名去了,还只是游学四方?一向音信杳无,使老夫不胜悬念。今日无甚事,在私宅闲坐。张千,门首觑者,若有客来时,报复我知道。(张千云)理会的。(末扮韩辅臣上,诗云)流落天涯又几春,可怜辛苦客中身。怪来喜鹊迎头噪,济上如今有故人。小生姓韩名辅臣,洛阳人氏。幼习经史,颇看诗书,学成满腹文章,争奈功名未遂。今欲上朝取应,路经济南府过,我有个八拜交的哥哥是石好问,在此为理,且去与哥哥相见一面,然后长行。说话中间,早来到府门了也。左右,报复去。道有故人韩辅臣特来相访。(张千报云)禀老爷得知,有韩辅臣在于门首。(府尹云)老夫语未悬口,兄弟早到。快有请!(张千云)请进。(做见科)(韩辅臣云)哥哥,数载不见,有失问候。请上,受你兄弟两拜。(做拜科)(府尹云)京师一别,几经寒暑,不意今日惠顾,殊慰鄙怀。贤弟请坐。张千,看酒来!(张千云)酒在此。(做把盏科)(府尹云)兄弟满饮一杯。(做回酒科)(韩辅臣云)哥哥也请一杯!(府尹云)筵前无乐,不成欢乐。张千,与我唤的那上厅行首杜蕊娘来,服侍兄弟饮几杯酒。(张千云)理会的。出的这门来,这是杜蕊娘门首。杜大姐在家么?(正旦扮杜蕊娘上,云)谁唤门哩?我开了这门看,(做见科)(张千云)府堂上唤官身哩。(正旦云)要官衫么?(张千云)是小酒,免了官衫。(做行科)(张千云)大姐,你立在这里,待我报复去。(做报科)(府尹云)着他进来。(正旦做见科,云)相公,唤妾身有何分付?(府尹云)唤你来别无他事,这一位白衣卿相,是我的同窗故交,你把体面相见咱。(正旦做拜科)(韩辅臣慌回礼云)嫂嫂请起!(府尹云)兄弟也,这是上厅行首杜蕊娘。(韩辅臣云)哥哥,我则道是嫂嫂。(背云)一个好妇人也!(正旦云)一个好秀才也!(府尹云)将酒来!蕊娘,行酒。(正旦与韩连递三杯科)(府尹云)住,住!兄弟,我也吃一钟儿。(韩辅臣云)呀!却忘了送哥哥。(正旦递府尹酒,饮科)(正旦云)秀才高姓大名(韩辅臣云)小生洛阳人氏,姓韩名辅臣。小娘子谁氏之家,姓甚名谁?(正旦云)妾身姓杜,小字蕊娘。(韩辅臣云)元来见面胜似闻名!(正旦云)果然才子,岂能无貌!(府尹云)蕊娘,你问秀才告珠

()

渭城朝雨轻尘,更洒遍客舍青青,弄柔凝千缕。更洒遍客舍青青,弄柔凝

翠色。更洒遍客舍青青,弄柔凝柳色新。休烦恼,劝君更尽一杯酒,人生会少,

()

楔子

(外末上,开)老夫王员外便是,家住在汴梁西北角隐贤庄居住。家中有万贯钱财。有个孩儿,唤做万宝奴,一家儿看成似神珠玉颗。我不合将人上了神灵的纸马,又将来卖与别人还愿。我卖的是草香水酒,似我这等瞒心昧己又发迹,除死无大灾。(下)(正旦上,开)老身是张屠的母亲,得了些症候,看看至死,不久身亡。叫张屠孩儿来,我想一口米汤吃。(正末上,云)自家张屠的便是,街坊每顺口叫我做小张屠。娘儿两个,开着个肉案儿。母亲自二十上守寡,经今六十二岁。不想十五日看灯回来得病,渐加沉重,想口儿米汤吃。大嫂,家中无米,将棉袄我去王员外家当去。(外旦云)这袄子是故衣,只值二升米。你将去如珍珠一般,休要作贱了。(下)(正末唱)

()

春闺梦好,奈觉来心情,向人难学。锦屏斜靠,尚离魂脉脉难招。游丝万丈天外飞,落絮千团风里飘。似恁这般愁,着甚相熬。

【六幺遍】自春来到春衰老,帘垂白昼,门掩清宵。闲庭杳杳,空堂悄悄,此情除是春知道。寂寥,唾窗纱缕两三条。

()

第一折

(冲末耶律万户领小番上)(耶律万户云)胡马咆哮虏地寒,平沙漠漠草斑斑,儿郎骁勇多雄壮,赳赳威风镇北番,某乃北番耶律万户是也。俺这番邦,兵强将勇,海阔山高。四时不辨秋冬,八节岂知岁月。夜观北斗,便晓东南。每着皮裘,不知冷热。一阵阵扑面黄沙,寒渗渗侵人冷气。三春尽无桃杏,百里那得桑麻。四时亦无耕种,全凭抢虏为家。某麾下番兵浩大,猛将英雄,马肥人壮,不时在边抢虏,今屯军在延州,将各处进贡邀截下。某今下战书去,单搦大宋家名将出马,与某交战,别辨输赢,方显威风北虏强,密排剑戟进寒光,旗开马到施骁勇,大宋英雄拱手降。(下)(韩魏公上,云)圣治无为四海安,小臣何幸列鹓班。孜孜基国忠良志,草寇贼兵透胆寒。老夫姓韩,名琦,字稚圭。乃相州人氏。嘉祐中某年二十进士及第,当时太史官奏曰:日下五色云现,是以朝廷将老夫重任,累迁授以平章,次后拜相,声扬贯满四方,欧阳修云:老夫临大节,决大事,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如泰山之安,谓之社稷之臣。老夫自笑,正所谓声闻过实,君子耻之,皆赖圣人在位,天下太平,颇奈北番虏寇无礼,侵犯边境。某想虏寇乃是蜉蝣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今奉圣人的命,着老夫传与八府宰相范仲淹等,举名将一员,疾去剿除贼寇,若得胜回还,加官赐赏。我想那匈奴鼠窃岂堪论,选将驱兵统大军。若到边庭挥剑戟,管教顷刻定烟氛。(下)(范仲淹领祗从上,云)博览群书贯九经,凤凰池上敢峥嵘。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老夫姓范,名仲淹,字希文,祖居汾州人氏,后徙苏州,居住吴县。幼习儒业,颇通经史,一举进士及第。随朝数载,孜孜忠孝,耿耿正直,圣人可怜,官拜兵部尚书,正授天章阁大学士之职。方今四海晏然,黎民乐业,颇奈雁门关耶律万户无礼,此人不遵天命,侵犯边境,不时出没,抢虏各处进贡之物。圣人大怒,着老夫在此省堂,聚会八府商议,举将兴师,翦除贼寇。令人,门首觑者,众官人每若来,报复我知道。(祗从云)理会的。(吕夷简上,云)调和鼎鼐理阴阳,两手揩磨日月光。判断山河挥翰墨,权衡秉政辅朝纲。小官姓吕,名夷简。幼习文墨,博览群书,圣经宝传,无不通晓,一举成名,官拜大司徒之职。方今圣人在位,四海咸宁,八方无事,真乃太平之世。小官今日正是在私宅看书,祗从人来报,范天章大人在于省堂会俺众官议事,须索走一遭去。可早来到也。令人报复去,道有吕夷简来了也。(祗从云)理会的。(做报科,云)报的大人得知,有吕夷简来了也。(范仲淹云)有请。(祗从云)理会

()